在英國念皮膚學碩士的時候,在課程後階段也會教授一些醫學美容治療,如肉毒桿菌素注射,透明質酸注射及果酸護膚等。同學們互相用手術筆在面上、身上點點,模擬一下真正注射時的位置。然後因為樣子太有趣了,大家又不禁拍照留念。在英國,常見打肉毒桿菌的部位如上半面(皺紋、眉心紋、魚尾紋)、唇紋、頸紋等。他們對「瘦面針」相對較陌生,反而牙醫較多見,以肉毒桿菌注射咀嚼肌改善夜間磨牙情況。
打針「瘦面」據說是韓國醫生首先推行的,原因是亞洲人面形較西方人「方」及「闊」,咬肌(masseter muscle)相對肥大,輪廓相對較為扁平。而當咬肌較為消瘦後,面形看上去會變得沒那麼方,亦沒有那麼「國字」口面,故頗受年輕女士的歡迎。
那打針「瘦面」是什麼原理﹖首先要說說肉毒桿菌素是什麼。肉毒桿菌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的阻斷劑,阻斷神經末稍釋放出一種名為Acetylcholine的訊息傳遞物質,從而令到治療部位的局部肌肉暫時性放鬆,效果一般維持三至六個月。而我們進食時會運用到一組的咀嚼肌肉,其中包括咬肌。當咬肌(肥大部份)被注射了肉毒桿菌素後就會暫時放鬆了,由於進食時不會運用到這一部位的肌肉,咬肌就會慢慢因為減少活動而暫時性萎縮。肥大的肌肉萎縮後,方面形的面龐便會漸漸變得較小及尖。而有夜間磨牙情況的人士,亦可因為咬肌的收縮力度減少而改善對牙齒的磨損及及顳顎關節(TM joint)的負荷。
不少人問,注射肉毒桿菌素瘦面會令表情僵硬嗎﹖這就要說說咀嚼肌肉與顏面表情肌(muscle of facial expression)的分別。面部控制表情喜怒哀樂的表達是屬於顏面表情肌,如我們的眉心紋,抬頭紋及魚尾紋就是表情肌肉收縮而引起的皺紋。但咬肌並非表情肌肉,所以注射肉毒桿菌放鬆咬肌後,並不會影響面部表情。但亦有較少見的情況是,注射肉毒桿菌時治療的部位掌握不好,有機會使藥水向咬肌前的笑肌擴散,令面部笑容不對稱或僵硬。幸好,這些副作用都屬暫時性,大多會在數星期後自行減退。是以接受任何療程前請先作出風險評估,亦建議諮詢生的意見,並尋找有經驗的專業人士治療。
©2015 Dr. Lam Mei, May 林薇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