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否留意,我們在什麼時候會皺眉頭呢﹖原來當我們感到悲傷、恐懼或憤怒時,均會不其然收縮眉心肌肉(皺眉肌與降眉間肌),引起眉頭深鎖的樣子。這組表情肌肉,能表達個人的負面情緒。有趣的問題是,究竟除卻人們感到負面情緒時會皺眉頭外,皺眉頭這行為本身會否引起負面情緒﹖有雞先定有蛋先﹖
心理學上有一個名叫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(面部回饋)的學說,假設面部表情肌肉活動時,會回饋這正/負面情緒的訊息給主體。例如一個人做出笑意盈盈的表情時,他也不其然會開心起來;相反皺眉時,便會引起負面情緒。學者根據這理論,大膽假設:如果人們不皺眉,那個面部回饋減少,從而是否能減少人們的悲傷負面情緒,並能改善抑鬱症﹖
近年,有數個小規模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(RCT),發現使用肉毒桿菌素治療而把眉頭肌肉暫時性放鬆後,抑鬱症病人的病情能得到改善。其中一個臨床研究中,美國的學者邀請了74位重度抑鬱症患者;其中33位接受了眉心的肉毒桿菌注射,而41位接受了生理鹽水注射。兩組被邀者皆不知道自己接受了哪一種注射(雙盲試驗)。六星期後,接受了肉毒桿菌素注射的一群抑鬱量表(MADRS)指數較沒有肉毒桿菌素的一群有顯著改善。研究推論在眉心肌肉注射肉毒素能有效改善抑鬱症病情。
現階段還欠大型研究支持臨床使用,期望不久將來能把肉毒素運用於抑鬱症上,真正做到「眉頭不再皺」。以上內容只屬參考,有疑問請諮詢醫生。
©2015 Dr. Lam Mei, May 林薇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