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袋﹖臥蠶﹖

朋友甲是一名型男,擁有打扮品味,對生活質素亦有要求。樣子年輕的他,上次見面時笑說,將來他的眼袋日漸增大時,定必會來找我。眼袋在他看來,非常顯老,亦有違「型男」形像。可是,當我細看他一雙稍見疲倦的眼睛時,發覺他的眼袋根本不明顯。

不是眼袋嗎﹖朋友甲笑笑地問。當他笑的時候,所謂「眼袋」就更加突出明顯了。其實他的情況是下眼瞼的肌肉肥大引致,醫學上稱為「下輪匝肌肥厚」,或相學上稱之為「臥蠶」。當我們笑的時候,呈車輪狀包圍著上下眼瞼的「眼輪匝肌」便會收縮;眼外側的眼輪匝肌收縮可引起魚尾紋;而下眼瞼收縮則可引起一條沿著下眼線位置,圓條狀的突出物,據稱因看上去就像一條橫臥的肉色蠶蟲,故稱為「臥蠶」。在某些國家(如:日、韓),他們視「臥蠶」為受歡迎的面相,所以不單不介意,有些愛美的女士更會要求製造「臥蠶」!

我們面上的老化,最早可見的痕跡會在眼部周圍發生,因為眼瞼皮膚是臉上最薄的部位。當皮膚老化鬆弛變薄,眼輪匝肌因表情習慣而變得肥大,及皮下脂肪和軟組織流失等因素影響,臥蠶亦漸變得明顯。當然,亦有不少是本身眼肌肥厚,年少時已出現臥蠶的情況。針對臥蠶情況,有任何方法改善呢﹖較簡單的方法,可以考慮肉毒桿菌素注射,暫時性放鬆下眼輪匝肌,令求美者在笑及「咪眼」等動作時眼下肌肉不會因收縮而隆起,效果大約維持4-6個月不等。

另外,亦可考慮注射小份子的透明質酸於臥蠶以下,暫時性局部改善及平滑臥蠶下的分界線和紋路。較永久的方案可考慮下眼瞼手術,把眼肌肥厚部份以及鬆弛多餘的皮膚切除,亦可同時改善眼袋脂肪的情況。不論是手術還是非手術治療,都涉及不同程度的風險、副作用及康復期,亦非適合所有人士,請諮詢醫生意見。

©2015 Dr. Lam Mei, May 林薇醫生
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