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有瑕疵,社交減分?

古代齊宣王的王后鍾無艷,雖然智慧與勇氣俱備,可卻流傳因面部有大塊紅色胎記而被後人稱為醜婦。不少情況下我們的面部皮膚都會出現大小不同的病變,例如先天性的胎記(紅色的如葡萄酒色斑、血管痣;啡黑色的如癦、真皮內痣、太田痣、咖啡斑等),和後天的皮膚病變(老人斑、角化症、皮膚癌等)和皮膚疤痕創傷等等。在這個重視外貌的世代,究竟我們的面上出現先天或後天的皮膚病變時,會否因面有瑕疵,而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?

face-535769_960_720最近,約翰•霍普金斯醫學院便進行了一個有趣的研究,亦是首次有研究針對面部病變與社交談話的影響。他們邀請了一百二十位人仕,請他們看一組面部有病變的面孔照片,和一組沒有面部瑕疵的面孔照片作出比較。當中有病變的面孔另外亦有手術切除整型前與後的照片。研究人員請受訪者根據照片上的面孔作出0至100的評分,分數越高代表受訪者假如與照片的真人談話時感到越自然舒服。研究人員發現,沒有面部瑕疵的一組照片得分最高,平均為85.02分。面部有病變的一組,得分確是較低,平均只有61.63分。而減分多少與皮膚病變的大小及位置有關,面積越大和位置越正中的病變得到的減分越多。

於手術切除病變後,受訪者平均給分有19.83的增加,而加分的多少同樣與病變面積大小及位置有關。對於一些面積較細較置中、較細而位置較為旁邊、及較大而同樣位置較旁的瑕疵,整型手術確能將評分拉近至正常水平。可是,對於一些較大而置中的病變側評分改善較少。個人推測,這可能和術後的疤痕較為明顯有關。研究人員結論,面有瑕疵,確實會令我們的社交減分,並影響一般社交場合交往的自然程度。

以上資訊只尉屬參考性質,社交形象受多方原因影響。 除外在美外,內在美亦同樣重要。

©2016 Dr. Lam Mei, May 林薇醫生
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