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被朋友說過看上去很疲倦,關心是否工作太累人?有試過放假睡得飽飽的,卻仍然令人感覺睡眠不足?很多時候,是雙眼下掛了一對黑黝黝的熊貓眼令別人有如此印象。究竟,黑眼圈是如何形成的?又怎樣改善呢?
可知道我們面部皮膚最薄的部位,便是眼睛周圍。隨著歲月流逝,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,真皮層變薄,皮下脂肪流失等原因,造成日漸脆弱的眼周肌膚及各種問題。例如眼睛下方呈藍紫色的微細血管﹑眼輪匝肌等便會因皮膚變薄而透現,令眼下藍藍紫紫 ; 而眼眶脂肪及骨架亦會隨著年月而流失及變化,形成下眼眶凹陷,亦即是『淚溝』。當光線從上而下照射下來,凹陷的淚溝便會造成黑色陰影,令黑眼圈更為明顯。亞洲人常見有色素活躍及色斑問題。尤其是敏感體質人仕,如鼻敏感﹑濕疹﹑眼皮皮炎等情況,均容易使黑色素沈澱於眼周部位,形成熊貓眼。
大多數的黑眼圈都屬混合型,並非只是一種原因引致。怎樣用醫學的方法去改善呢?
a) 凹陷的淚溝:
可考慮用皮下填充劑如透明質酸﹑刺激膠原自生的聚左乳酸﹑或手術方法以自體脂肪或眼袋脂肪填補。凹陷的淚溝造成黑色的陰影;而填補凹陷後能改善及撫平淚溝,減少陰影,令下眼瞼至中面的線條更平滑,下眼瞼看上去較光亮。皮下填充劑需要定時填補,會被人體分解,有一般注射的風險及副作用;而手術則有關手術的風險,如麻醉﹑發炎﹑疤痕等等。
b) 眼睛皮膚老化變薄:
可考慮有助改善及剌激膠原增生的療程,如分段激光 (Fractional Laser),單極射頻(Thermage),聚焦超聲波(High-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);或小份子透明質酸注射等,以增加皮膚厚度及彈性。而能量儀器治療並非一次性治療,亦非永久療效,並有相關療程風險。
c) 黑色素問題:
可考慮針對色素為目標的激光或彩光,以改善色素沈澱問題。而治療普遍要數次以上才有較顯著的效果,亦非適合任何人仕。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及評估,平均風險後才作出選擇。
©2016 Dr. Lam Mei, May 林薇醫生